林寶堅尼聲稱旗下首個全電動型號是四門「ultra-GT」,我們有幸早在它正式發售五年前就試過車。
Word: Jack Rix
Photography: Huckleberry Mountain
Translation: Tony
在汽車媒體所做的林林總總蠢事中,最白費時間的功夫肯定包括試駕概念車(死纏爛打勸說車廠高層應該製造更多他們賣得最少的車型也是其中之一)。無論設計師從工作室挖出甚麼高超推進技術加以應用,試問把自己塞進一部外殻不太牢固的概念車又可以指望得到甚麼答案呢?畢竟它們所預示的量產型號,無論聲浪、轉向、煞車、乘坐感覺、身手或氣味都會大大有別於概念模型。可是這裡偏偏有一張照片證明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開著一部概念車嘻嘻哈哈地衝下山坡。不客氣地說就是一場徒勞,充其量亦不外乎博取點擊率,無論哪一邊都不太可取,何況TG一向對徒勞無功和只為換取讚數深惡痛絕。可是你可看到圖片中的我居然笑咪咪面向鏡頭,一邊用不太快的車速開著一部概念車駛下加州蒙特雷半島某條風光如畫的公路。罵我偽君子?說我講一套做一套?喔,還是馬上解釋一下為妙。
這部概念車是林寶堅尼的新作,名叫Lanzador,乍一聽好似加那利群島燈紅酒綠的度假勝地,或者一頭十分忠心的黃金獵犬,其實Lanzador是……呃,我輩也不是十分清楚。它是SUV嗎?是一款踩著高蹺的超跑嗎?非也,林寶說此乃嶄新車種,是把Urus和林寶陣中其他超跑貫穿起來的全電動2+2 Ultra-GT,也是傳聞中繼Revuelto、Urus和Huracán替代型號之後推出的第四款新型林寶(前三者在2024年末將全面過渡至插電混能階段),如無意外可望2028年送進展示間,數學愛好者毋須心算也知道那是相當漫長的等待期。但CEO Stephan Winkelmann談及是次計劃時完全不見言辭閃縮,反而斬釘截鐵指出這部概念車「具體呈現了量產型的風貌」。
可想而知他們在造型上大致上已有定案。大家坦白說吧,這件作品不是相當矚目嗎?畢竟概念車的首要工作就是引人注目,務求光芒四射引得天下人駐足凝望。不過請別忘記他們可是打算讓量產型沿用這副概念造型,做法不可謂不大膽。對於那些仍在哀悼2008年概念作Estoque超級房車的朋友,很抱歉,Winkelmann表明超級房車市場正在沒落,GT和SUV才是他們的目標。既然如此,何不將這兩種車二合為一,炮製出一款既有超跑撩人魅力,同時又可以把客層擴大至那些崇尚科技鍾情SUV的年輕一代呢?你我必須承認這個想法在商言商確有道理。
「這個比較高大的伏地姿勢需要花點時間方能見怪不怪」
我要是在親眼見過Lanzador之前聽到上述道理,肯定會擠眉弄眼連吐三個呸字。可是親身站在它旁邊,卻不得不說這件作品劇力十足,形態近似穿上高跟鞋的加長版Revuelto多於壓扁了的Urus。我們正是因此覺得在真實道路拍攝行走姿態,比起在燈光幽暗的攝影室拍攝造型照更能夠傳達Lanzador的車身比例感。前擋玻璃上沾有一點鳥糞,車頭氣壩上插著一個洋芋片包裝袋……我們就是好想看看這一大塊unobtanium在真實世界中的風貌。喔,順帶一提,以上只是在下最初杜撰出來的藉口,煩請大家當粉筆字一手抹掉吧。
決定實境拍攝,還有另一原因。Lanzador的駕駛位置、對外視野和車廂構造,都是林寶前所未有的新嘗試。既然如此,何不在兩旁有怡人風光掠過的情況下搶先體驗一下箇中滋味呢?這算理由充分嗎?我先前不是跟大家解釋過(其實主要是跟自己解釋),測試概念車根本是愚蠢之至的行為嗎?問得好,如此一來在下便可以打蛇隨棍上交代一些較為切身的實用信息……嗯,譬如交代一下在林寶堅尼技術總監Rouven Mohr坐在副手席,後座有設計總監Mitja Borkert同行的情況下駕駛一部天下僅此一部的無價概念車會是怎樣的一回事。
這部車有一些顯而易見的概念車特徵,譬如轉向幅度太大的話,那些23吋巨型輪圈會讓輪胎磨上輪拱,所以迴轉半徑很大,大到足以令大型遊艇顯得好似倫敦計程車那麼小巧靈活。速度當然不會快到哪裏,我收到的指示是別超過30km/h,可是甫一開車,車速轉瞬之間已達50km/h,簡直快似狂風。那些煞車系統就像從小童單車搬來一用的貨色,方向盤明顯存有虛位,擊向輪拱的每一粒砂石都會令車廂產生迴響,彷彿車輪快到要飛脫,但過程中仍然可以收集到一些很有意思的情報。譬如略為升高了的駕駛位置和頭上的三幅式玻璃車頂,便給人車廂光猛開闊的感覺。勝似IMAX大銀幕的前擋玻璃亦好到沒話說,駕駛視野一覽無遺。車廂設計也是一絕,底下空蕩蕩的架空式儀錶能夠騰出舒展四肢和擺放隨身物品的空間。
這個車廂可能是整部車上設計最激進的部分,把車門鏡顯示螢幕鑲在老遠之外的A柱底部便是相當不可理喻的做法。不過其他方面的設計倒是經過深思熟慮,只不過適度加入了一些瘋癲元素。所以你在這裏找不到中央觸控螢幕,取而代之是在方向盤後邊和乘客那邊控台分別裝有一個向下一翻便會消失的螢幕(向Countach的彈燈致意喔)。司機右手邊的控制單元貌似經過黑武士魔改後扭轉九十度角安裝的寶馬iDrive,用起來卻出乎意料順手。後座空間不如Urus寬敞,但仍然足夠讓兩名成年人一前一後坐在車廂內。尾箱地板設有電動升降功能以配合後座折疊後的高度,十分方便用家追求個人生活,所以我們亦準備了一塊衝浪板和電動滑板以備不時之需。車廂物料也值得一談,例如再造膠縫線、3D列印再造發泡膠、merino羊毛、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染色皮革……老實說,如今製作概念車若非盡量運用再造物料,其實等於說自己未夠用功。
後座頭頂空間其實十分充裕,只不過編輯Rix是那種喜歡向高度挑戰的人
尾箱有足夠空間貯存各式物品,充電線日後大概也會藏在這下面
此外也有一切意料之外的技術細節。譬如前後軸各有一個電動馬達,兩者合璧之下總功率「超過一兆瓦」,換算成舊派單位大約相當於1,350hp。據新聞稿所載,其他法寶還有後輪轉向、氣壓式懸吊,以及「兼顧續航力的新一代高性能電池」。至於續航力具體上有多高就不清楚了,不過我輩估計560至640公里在五年後應該是最低要求。
Lanzador所用的全新平台,日後將會應用於福斯集團其他高端電動車,但林寶自有一套調校功夫,據Mohr說有望發掘出無限可能性。「我們把林寶堅尼綜合駕駛動態控制技術提升至以往量產跑車無法達到的全新境界。」他所指的,就是全新開發的Lamborghini Dinamica Veicolo Intregrata駕駛動態控制技術(簡稱LDVI)。請讓我用平常人也能理解的方法說明一下:這套技術動用了更多感應器和控制器,系統之間能夠更快更頻密地互通消息,確保車輛一舉一動受到精密控制。有關系統還可以在幾微秒之內迅速改變前後軸動力分配,並且在後輪之間發揮所謂active e-torque的扭力導向作用。
「Jack,再拍一部TikTok短片就好啦,我們此行重要的是要試車咧」
Mohr更打算用新奇有趣的手法運用這套精密控制扭力的功夫。譬如方向盤旋鈕所示四個駕駛模式中的intelligent pilot模式,便在牽引控制、ESC和偏滑角控制方面運用了全新思維,系統並非只是約束或容許某一程度側滑,而是讓車手決定扭軚怎樣才算過猛,讓駕駛天份最薄弱的車手也能搖身變成飄移王。車手還可以用方向盤後面的撥片在行駛期間調整扭力導向作用,譬如入彎一刻甩尾幅度太大,只要手指撥兩撥,轉向特性就會馬上變回中性或轉向不足。簡單地說,這套系統所能發揮的抓地力、變速反應和身手,理應超出體重無可避免非同小可的量產型應有的境界。
Borkert說他們設計外形時從新型Countach汲取了靈感(例如薄似剃刀的頭燈和三菱形尾燈),我輩只知道這個比較高大的伏地姿勢需要花點時間方能見怪不怪。不過這個車身至少符合林寶扁而闊的傳統特色,雖說車頭車尾和車身表面的精緻折摺未如林寶超跑那麼富有挑戰性,但與你我一向所知的林寶還是一脈相承,而且車身兩端更大膽地運用了主動整流裝置。這些裝置能夠在高速拐彎時增強壓下力,高速巡航時則會收回車身內以減低風阻和延長續航距離,當中包括了活動式車頭分流板、可以伸長的車尾導流槽、從尾窗旁邊升起的鰭翼,以及橋型尾翼。後者既能讓氣流從橋下通過以提升能源效率,亦可以封閉橋下通道以產生更多下壓力。這些設計乍聽好似概念車嘩眾取寵的花招,但或遲或早都會進入量產階段。
聲浪(或曰缺乏聲浪)大概是廠方最不想觸及而又最顯眼的話題。被問及「激情」從何而來時,他們總是圍繞著人車合一和車尾播放十二汽缸禮炮大造文章。嗯……反正他們給了自己五年時間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大家放心吧,Lanzador是會發出聲浪的,但那是從何而來的何種聲浪呢?無論如何,這股聲浪應該不會十分招搖。「有些品牌在電動車上設法模仿內燃機聲浪,但我們必須另覓方向,尋求其他辦法,用一些有別於從前的特質打動人。」Mohr解釋道。
這部林寶肯定有些地方與別不同,但狂野程度也許不會像大家心目中的林寶那麼高。畢竟林寶已非第一次炮製2+2 GT,Espada和350GT都是可鑑前車,儘管這些舊作沒有升高下盤以便收藏薄型電池,亦沒有時下流行的「高高在上」駕駛位置。那麼林寶為旗下首款電動車所制定的路線是否正確呢?我相信五年後便有分曉,亦相信完成品會斤兩十足,儘管這些信心全部都是來自試駕一部脆弱外殻下面插了幾枚筆柱狀電池的汽車所得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