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四門非斜背跑格房車,就像是花白油頭配三件式西裝,準備起來麻煩,站出去很有味。
Words:EDWARD TING Pictures:RAY CHAO
說來也快,第三代CLS就這麼進入了小改款新車已然上市的時間點,話說TG編輯部的半島疾行好像也才沒多久以前的事,但認真回頭翻找一下資料,赫然發現已是三年三個月前的事情。而CLS在去年底發表時,廠方並沒有太大張旗鼓地宣告,就跟兩個月前的AMG GT 4d一起在那次的特展活動中作為展品之一,這兩部重疊性極高的產品也就這樣默默合力推出。
同樣的,CLS在這次引進小改新車也進一步縮減產品規劃,目前僅有提供CLS350的單一車型,曾經短期引進的53 AMG並未再度跟進做為高低規格的搭配或是做為上市初期吸引高階買家眼光的選項。所以目前在整個不論四門、雙門的轎跑產品線,只有E Coupe算起來從下到上相對齊全,其他車款多數都為單兵作戰,或許這也是另類的產品縮編,畢竟整體買氣都往SUV或是電動車來移動,例如GLE Coupe或正準備上場的EQE,在品牌內部都可以算是追求新鮮與個性的買家新的目標,自然會分散了大家對於CLS的關注程度,而傳統保守派買家,我想當然還是會以E-Class四門房車作為主要目標。
所以,我想大家都可以看出為何CLS在台灣只剩下單一車種這個結果,而且也不過短短的三年,當時我們覺得煞有其事的48V輕油電動力,在這三年來的變化後,現在已經成為賓士的一種基本動力配置。不過在CLS上,它還是保有目前四缸輕油電動力體系中最大的299匹馬力,扭力則是大家目前都已推上40.8公斤米相同水準,另外則是EQ boost馬達提供的14匹助推輔助動力,讓它還是有6秒出頭的加速破百實力,而且維持後驅的安排讓這部車並沒有因為又扁又長的外型而顯得遲緩笨重,而是帶來一種相對自在的動力反應,就是一種屬於賓士特有和緩但有總能帶來持續推進力的加速體感,也就是我們常在EQ純電車上強調的賓士油車風味,經過前陣子的密集電車洗禮,重新回來開上在現在屬於基本盤的四缸輕油電動力,倒也沒有什麼覺得需要再習慣一下的感受。
CLS所擅長的行駛環境,我想還是會偏重在寬廣平整的省道或是高速公路長距離移動上。特別是當車速來到介於80~120km/h這段算是日用常見的高速域,會發現這正是這部車的動態甜蜜區,輕輕壓下油門的再加速反應相當輕盈,長軸距與長車身帶來的直線穩定感算是掩蓋了一些算是舊世代底盤在隔音碎震處理上的小缺憾;山路上這台大傢伙在底盤設定並沒有特別的運動化處理,例如那天在相當緊湊路段上就很明顯的不像它的外型那般俐落流暢,一路到106往福隆方向的寬廣路線才會發現它似乎活了過來,開始發揮它擅長的功夫,這也算合乎我對於那套標配短行程舒適懸吊的印象,想要更穠纖合度的底盤反應,氣壓避震就得跟車內一直努力維持我和球褲身體穩定的那套動態支撐座椅一樣要加碼升級。
真願意投入這般獨特車款的買家早已不比當年,我想就跟法規限制下的汽油引擎壽命一樣持續縮減,但希望CLS能夠繼續枝開葉茂。
最後再回來談談個性這件事,經過極大量的個性化產品加入洗禮後,我覺得CLS還是有把握住它是這個市場開山老祖的一種獨到氣息。或許也可以說它是目前最獨特的一款四門Coupe。特別是現行的第三代還是完整延續了初代車型的半圓形窗框與車頂造型,而這個線條的銳利感也真不是同樣用上半圓弧設計的EQS能互相比較。或許就新鮮度來說會沒有前面提到的其他幾台來的新奇有趣,但就獨特氣勢來說,CLS在這個Coupe風潮下依然和當年第一代推出時那樣特立獨行,但真願意投入這般獨特大四門房車的買家早已不比當年,我想就跟法規限制下的汽油引擎壽命一樣持續縮減,但希望CLS能夠繼續枝開葉茂。
<規格表>
車型名稱 | Mercedes-Benz CLS350 |
引擎排氣量 | 1,991c.c |
引擎型式 | L4汽油渦輪+48V |
馬力輸出 | 299hp/5800-6100rpm |
扭力輸出 | 40.8kgm/3000-4000rpm |
傳動配置 | FR |
變速系統 | 9速自手排 |
車重 | 1890kg |
0~100km/h加速 | 6.1秒 |
極速 | 250km/h |
建議售價 | 428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