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的一級方程式賽季確實慘不忍睹,但進軍印第大賽一事足以令阿龍索的英雄地位穩如泰山。
三冠王究竟甚麼時候可以作如是解?
答曰阿龍索(Fernando Alonso)斷定這樣做似乎比手上再添一個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更有可為的時候。
挾著一級方程式史上最好事多磨的天才車手賽之名進軍印第安納波利斯500,阿龍索第二次夥同麥拉倫的F1大冒險一直沒好日子過(還記得2007年嗎?那個賽季對許多麥拉倫局內人來說依然歷歷在目,儘管被問及內情時,他們或會引用憲法第五修正案拒絕回答),難怪阿龍索重新審視職業生涯的說法甚囂塵上,因為他的駕駛功力實在無可挑剔。
不過阿龍索的第六感有時真的很準。他想到自己就算錯過今年摩納哥大賽也沒有甚麼大不了(摩納哥GP和利曼、印第500並稱Triple Crown),事實亦證明他沒有猜錯──僅此一役客串代他上場的巴頓(Jenson Button)在Portier彎笨手笨腳一推把Sauber對手送進護欄,隊友范多恩(Stoffel Vandoorne)則腳下一滑承受另一次中途退出的奇恥大辱,錯過這一役的阿龍索反而塞翁失馬。更重要的一點是阿龍索一度揚言打算效力至金盆洗手,後來卻在2014年末改口不認帳與之割席的法拉利,在摩納哥一役技驚四座包辦了冠亞軍。
不過事實證明為了印第500棄戰摩納哥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正確選擇。對阿龍索本人來說,這次體驗的意義甚至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以第二十四名衝線猶能獲得英雄式禮遇,這樣的賽車手可是屈指可數呀。無論如何,這場賽事的確為他博得四十萬名亢奮賽車迷站立鼓掌,儘管他的本田引擎大殺風景,在200圈賽事尚餘20圈時居然在Brickyard(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的別稱)吐出一地零件。
Andretti Autosport車隊在這一場賽事鋌而走險,要求引擎供應商本田冒上可靠性下降的風險提升動力輸出,結果駕駛26號Andretti Autosport Honda的四十歲前F1車手佐藤琢磨奪得冠軍。奪得第二名的三屆印第500冠軍車手Helio Castroneves甚至指出「他們給阿龍索準備了優良引擎,把最霸道的引擎留給佐藤」。佐藤琢磨的勝利既煽情,又大快人心(跟F1打滾多年的Marussia舊將亞歷山大‧羅西(Alexander Rossi)去年奪得第100屆印第500冠軍一事異曲同工),但你的確需要名聲響似阿龍索的人物才能在禍不單行的情況下說服美國人張開懷抱擁戴一個F1賽車手,同時令美國以外的賽車迷把目光放在義無反顧的印第500大賽身上。
考慮到Graham Hill仍然是迄今唯一一位包辦納哥GP(1963、64、65、68和69年)、利曼廿四小時耐力賽(1972年)和印第安納波利斯500(1966年)冠軍的車手(何況他是兩屆F1世界錦標得主),整件事到底對難以看透的阿龍索有何意義呢?首先,由於受制於一部鬱鬱不得志的麥拉倫賽車,阿龍索在F1戰圈中正處於水深火熱,急需另一個焦點維繫戰意。以370km/h叱吒Brickyard肯定有此妙用,在排位賽跑出全場第五的最佳圈速無疑令陰沉阿龍變成笑臉迎人龍哥哥。(麥拉倫孤注一擲讓他參與印第500一事備受外界批評。有人說「這是非常凶險的賽事」,卻又十分欣賞阿龍索坐言起行的決斷。不過作為激勵鬥志的療法,這一役的回報倒是相當豐厚。)
其次,阿龍索知道自己是行內翹楚,務須建立未來四十五年內無人能敵的江湖聲譽,令所有人記得阿龍索是賽車世界的無敵拳王阿里,2005和06年兩奪F1錦標在今天聽起來卻好像陳年舊事。大家不妨停下來認真想一想,阿龍索登上F1第一把交椅時,世上還未有Spotify,也沒有Instagram,更遑論Brexit、川普入主白宮、《Bake Off》……只不過是十一年前,驀然回首卻恍如隔世。
阿龍索也是天生的賽車手。儘管個人身手技勝賽車總能為車手帶來莫大滿足感(這種事阿龍索經常辦得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阿龍索愈來愈厭倦為了搭救每況愈下的麥拉倫車隊而浪費個人天賦。
「錯過摩納哥GP是很難過的事。」他在賽前為《The Players’ Tribune》撰文時提到:「但印第大賽也有非常深厚的傳統,跟我交談的每一個人都提及過這項賽事。我已迫不及待參與賽前儀式,親身領略那份現場氣氛。我就在這裡,一個經驗老到的賽車手,但眼前一切將會成為我的全新體驗。」
「拜模擬器試車所賜,我未曾登上賽車便覺得自己對它瞭如指掌。不過到了正式交手一刻,還是有一件事叫我猝不及防,那就是不假修飾的粗獷動力。印第賽車比F1賽車略為簡單,所以性子也比較直。機械抓地力也相對低,是以油門反應更有勁。」
阿龍索和印第500之所以成為今年賽車壇的熱門話題,其實還有其它重大原因。這次事件令人憶起世界頂尖賽車手為了微薄獎金和榮耀而用簡陋賽車互相較量的時代。傑奇‧史都華(Jackie Stewart)爵士便曾經告訴我,他在1972年先後八十六次飛越大西洋,賽季壓力之大甚至令他患上十二指腸潰瘍。但身為賽車手,就得上場應戰,哪管擂台在哪裡,哪管開的是甚麼賽車。
阿龍索決定角逐印第500,正好予人舊派車手的蠻勇印象。情況就像2015年胡肯柏格(Nico Hulkenberg)參與利曼大賽,兩者基本上都是非常瀟灑的事。何況胡肯柏格凱旋而歸,簡直錦上添花。維倫紐夫(Jacques Villeneuve)在1995年印第500的勝仗則為他打開了F1大門,繼而成為1997年F1世界錦標得主(其後事業急轉直下,儘管2008年曾經憑著寶獅賽車躋身利曼頒獎台)。此外,蒙托亞(Juan Pablo Montoya)也是摩納哥GP和印第500雙料冠軍,而且先後兩度稱王印第500,兩次冠軍更相隔了十五年(2000和2015年)。
每一個賽車迷都有興趣看看某項大賽的高手涉足另一項大賽會發生甚麼事。勒布(Sebastien Loeb)2008年末在Circuit de Catalunya測試紅牛RB4時,我也在現場(故事刊載於187期英國版TG)。當時領隊霍納(Christian Horner)告訴我:「他習慣的速度實在太驚人,由此可知他是不可思議的多棲車手。」只可惜勒布至今仍未有機會正正式式參與F1賽事。法拉利也曾多次用F1賽車調情世界摩托車錦標得主羅西(Valentino Rossi),羅西在Fiorano也測得相當可觀的圈速,只是速度尚未夠他躋身F1車手行列。無論如何,我們現在最少知道眼前這一代F1車手中最偉大的好手,在另一類型的賽車上原來可以做到以下的事:比賽期間四度領先,領頭時間總共維持了二十七圈,圈數之多位列全場第三,在印第500近年戰況最混亂的一役上演五車並排的戲碼,隨意挑選攻略路線見縫插針連環超車。(頭位起跑的車手Scott Dixon那驚世一撞注定在YouTube流傳萬世。「肯定有點顛簸。」他事後說道:「有點像挨了一頓揍……」)
阿龍索的人品也是一大原因。他不是那種存心施展魅力攻勢博取歡心的人,美國賽車媒體和賽車迷卻幾近瘋狂地擁戴他。我和他在工作上和私底下碰過不知多少次面。就像滾石樂隊元老Keith Richards口中的隊友Mick Jagger,阿龍索也是「一群可愛的人」,根本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是次接受訪問也比我過去採訪他時來得激動。對於外界經常加諸他身上的批評,他不吐不快地說:「我不介意,因為批評對象是作為車手的阿龍索,而不是作為一個人的費爾南多,因為他們並不認識我。我所知的車手阿龍索存在於某種虛構世界。車手阿龍索會繼續存在十二三四年,作為一個人的費爾南多卻會伴我終生。」
大家注意到當中的角色分離嗎?然則車手阿龍索如何技勝一部強差人意的賽車呢?
「也許是鬥志使然。我認為大家都有開快車的天賦或可能性。」他告訴我:「遇上一部好車,車手的確會覺得高興,可以維繫高昂鬥志;當賽車不太好時,有些人或會覺得有點氣餒……我討厭輸,所以不管賽車孰好孰壞還是普普通通,我都希望超越自己在決賽週末的目標。(我的鬥志)源自我對勝利的熱愛、未能獲勝所帶來的諸般問題,以及非常討厭失敗的心態。」
阿龍索也是力能凝聚人心把自己變成隊中焦點的稀有車手。「就這方面言,我對他的佩服程度甚至大於舒馬克。」勞達(Niki Lauda)在阿龍索效力Scuderia期間告訴我:「他非常聰明。法拉利需要一個可資仰望,值得他們景仰的主車手。義大利人需要這種人物。如果隊中有一個(****)車手,肯定天下大亂。」
至於是否成為三冠王……既然已經躋身英雄殿,排名先後真的那麼重要嗎?因為食髓知味而把美國永久剔出平靜渡假地點候選名單的阿龍索,毫無疑問會重返Brickyard。但他應該為此勞師動眾嗎?「(F1)世界錦標肯定最為重要。」Damon Hill最近念及父親的傲人成就時有此一言。「這是他最初立志達成的目標。耐力賽也許比較適合經驗老到的車手,在職業生涯後期也做得來。家父從來沒有成為三冠王的強烈意向,所以聽得阿龍索立志奪得三冠時,我覺得相當意外。我甚至不知道三冠算不算正式銜頭,不過大家既然接受了這個名堂,我爸爸又是唯一一個三冠王,費爾南多若有意達成同一目標,也是不可多得的妙事。」
Graham Hill本人在1975年電視訪問中,以慣常的簡潔語氣概括這番成就和自己最看重哪一項三冠大賽:「印第500獎金高於其它賽事,打拚幾年後奪得利曼冠軍是一大快事,但我認為F1錦標最重要,因為這是鬥上一整年的系列賽。」
阿龍索又如何?「我想澄清一點。我來此並非為了放一個禮拜假或但求過癮。我是賽車手,志在來此參加比賽。最重要是我希望這次比賽可以成為終生不渝的體驗。」
任務達成,恭喜恭喜。
同一時間在摩納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