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八零年代願景是沒有可能實現的夢想嗎?抑或我們仍在通往烏托邦的半路中途呢?
Words:Stephen Dobie,Photography:Mark Riccioni,Translation:Tony。
跑車不是最快捷的城市穿梭手段,只要問問那些在十字路口無助地等待交通號誌皇恩浩蕩苦苦尋覓車流空隙,一邊因為腕上Tag Heuer指針劃向重要會面時刻而飽受煎熬的保時捷或法拉利車主,大家自然明白。
城市穿梭的最快捷手段,就四個輪子而言至少要嬌小玲瓏,比跑車趣致迷人得多。回想一下Cinquecento、Mini、MkI Twingo這些都會型汽車的歷代傑作吧,它們都有一個共通之處,一律體積小巧,一律擁有一雙眼神天真無邪的頭燈。
本田開發新型電動車時很明智地沿用了上述配方,雖然不厭其煩又係用小寫e命名,但也不過是此車唯一令人厭煩的地方。儘管帳面性能幾乎全部遜於對手,它在TG安排的電動車比試中猶能脫穎而出。幽默感這回事無疑較難量化,可是放諸汽車世界的這一角落卻格外有價值。
為了查明本田並非只是在牆上貼一張新生飛雅特500的照片要求設計師依樣畫葫蘆,我們這天特意來到時麾到令人眼花撩亂的倫敦東部。這家日本公司果然有格調,只要看看這位剛剛把車停在奧林匹克公園外露出一臉燦爛笑容的約克郡男子便可見一斑。Richard Reeve這天開著心愛的1985年本田City Turbo II,在攝氏36度的大熱天走了超過200哩來到此地,就算車上冷氣只能在開啟暖氣的情況下運作仍然笑容可掬。如果這樣也稱不上幽默感爆棚,我實在不知道甚麼才叫幽默。
Reeve這部胖呼呼的掀背車,發育程度看似符合K-car定義,事實卻不然。這部車其實運用了世稱tallboy的高明設計概念,以出奇簡單的手法確保車廂空間足以招呼四名成年人。標準型City載有一副1.2公升引擎,動力約有70hp,Turbo版的動力相比下高五成(大家不難猜想本田用了甚麼手段)。這裏所見的第二代便修得略低於110hp的內功,感覺上更有點類似skunkwork作品。當年作為Mugen老闆的本田創辦人本田宗一郎長子本田博俊亦把這個計劃視作掌上明珠,最終更以迅速投產的可行性打動父親,令City成為本田旗下第一個渦輪增壓車型。
Richard在2018年以5,000鎊買入這部City Turbo,光是從日本運到英國的手續便花了超過1,000鎊,然而在英國比Huayra還要稀有的身份卻令這部車的價值倍增再倍增,這天我們便為它買了20,000鎊保額的保險,身價直逼2020年的同門電動兄弟。至於性能表現,憑藉735kg的輕盈淨重,Turbo II能夠用8.4秒完成0-100km/h加速,比起重達1,543kg的152hp本田e只不過慢了0.1秒,豈不厲害。
雖說字面上的性能相仿,City和e的實際表現卻無可避免大異其趣。電動師弟在50km/h以內發揮得最好,用鏡頭代替車門鏡意味它可以像moped助力車隨處可到節省你的通勤時間,轉向直徑之小好比窮追自己尾巴的獵犬,後驅底盤和抓勁綽綽有餘的Pilot Sport輪胎則確保它在鄉郊道路能夠施展乾脆俐落的步法,至於都市公路……在市區這麼如魚得水的汽車,我自問迄今只曾遇過寥寥數部。
相比之下,City的駭人程度簡直勝似封鎖令解除後馬上接受高強度間歇訓練,不設動力輔助的沉重轉向對車手的臂力要求高得多。不過精準和敏銳度仍然富有大家所愛的本田本色,五速小型變速箱的爽快反應尤其可圈可點,具有冷藏功能的手套箱則以異想天開的手法凸顯了功夫永不嫌多的日本傳統,在這種大熱天更是一大恩賜。相對於擅長燈號起步的本田e,Turbo II剛剛進入肺活量最大的狀態便會因為市區公路的嚴格車速限制而難以盡興。譬如用二檔維持30mph(48km/h),相當於引擎轉速處於3,000rpm左右,正好是渦輪增壓威力爆發和扭力達到16.3kgm巔峰的時候。由此可知City Turbo II並非溫文儒雅的都會型汽車,而是大有乾坤的迷你掀背跑車,看來我得想辦法擺脫M25的繁忙交通方能一探它的真正實力。
幸好辦法就藏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尾箱是也。除了車頭有一副1,232公升引擎,Turbo II在車尾那邊又用一個可能是你見過最精緻的行李廂暗藏了一副49cc的2.5hp引擎。若想用盡力氣把轉速發揮到盡,你大可找個地方停下City,然後取出那部工工整整嵌在City細小尾箱內的本田Motocompo機車,誘人程度肯定比拉出本田e車尾的黑色充電纜高出千百倍。
車中有車似乎是以八零年代手法演繹近年興起用無人機在交通太繁忙時擔當最後一程把貨車上包裹送抵客戶家門的概念,不過Compo粗糙刺耳的聲浪和冷起動後最初50碼噴出的黑煙,肯定無法說服任何人這是一個合乎環保的接駁方案,反而會令人去到哪裡都忍不住開盡油門。極速很大程度上視乎你的早餐進食量和身上衣物,T恤加短褲的話應該不難達到40km/h的醉人境界。
身高五呎九的我騎在上面並不見得太過高大,儘管在Startford住宅區的空曠街道跑來跑去,肯定比夾在巴士和計程車之間左閃右避有趣百倍,畢竟你在對方睹後鏡上只是一個勉強看得見的小黑點。經常用盡全力衝呀衝的我實在很難不幻想自己是馬利歐賽車中不用煞車到處狂衝亂放炸彈的大配角。這東西與其說是交通工具,不如說是一件令我愛不釋手的玩具。
Motocompo並非City的標準裝備,兩者卻發揮了相輔相成的妙用,前者設計成可以收進尾箱的trabai(日文trunk bike之謂也),City的尾箱尺寸則經過精心計算以便妥善收藏摺叠形態的Motocompo。喔,君可知早前有一個峰迴路轉又可喜的劇情變化嗎?話說本田最近已把Motocompacto註冊成商標,不久之前還在車展展出一部摺疊式電動單車。一部剛好可以藏進本田e尾箱的小型電動小綿羊嗎?大家不妨發揮一下想像力。
如是者玩個不亦樂乎後再次鑽進本田e勝似雅座的車廂補拍一些照片,少不了會產生高潮過後的失落感,可是透過車門鏡頭打量左衝右突的Turbo II,看著兩盞黃色霧燈散發出首都高大黑停車場經常瀰漫的殺氣,當能確保我笑得比車主Richard還要燦爛,逗笑威力簡直令本田e寬闊儀表螢幕內置的養魚樂無窮動畫相形見絀。我本來不太信任本田e的電子後視鏡,每次切換車道或者路邊停車都覺得好緊張,可是超高解析度的廣角視野這刻卻令我一下子放下心頭大石笑逐顏開。
本田e是迄今為止境界最高的都會型汽車。說句公道話,《明日世界》果然不是無的放矢,節目所預測的2020年現已成真(試想他們當年若能預測具體發展過程,豈不是……)何況所有人都樂見預言中的代步工具原來是這麼有趣兼且來去如風的小鬼。Richard到達會合地點之前,本田e一直惹得在場所有人笑嘻嘻,可是八零年代的楔型師兄和滑稽小助手一現身,這個電動師弟便迅即淪為陪少爺讀書的小角色。
Richard最後一次摺合他珍如拱璧的摩托車時,有一個途經現場的十來歲小伙停下來把整個過程的精細步驟拍成短片,並馬上通知他的SnapTok追隨者這個小東西何其「絕」。他好想知道這部機車的一切,多次詢問「這是電動的嗎」,卻完全無視肖迪奇區地下通道滿佈塗鴉的牆前其實正正停著一部孤伶伶的真正電動車。不過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當我駕駛電動本田離開倫敦時,一位moped騎士居然暫停大吸手中煙伸手輕敲我的車窗,為的只是向我豎起大拇指。這件事總算為本田e爭回一點面子吧。
在越來越繁忙的星期五交通中,本田e無疑是穿越倫敦的最快捷手段(至少就四個輪子而言),也是最寧靜的辦法。不過大家請勿忘記,在城市中總是有魅力者勝。所以在某個亂七八糟的三線十字路口與Richard分道揚鑣時,我恨不得開著Turbo II返回約克郡的人是我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