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山內一典的世界。把模擬世界與現實之間的分界弄得模糊不清乃其天職。
Words: Jack Rix,Illustration:Pete Lloyd,Translation: Tony。
我正在看著GRAN TURISMO遊戲系列的神級創造者山內一典,看著他呼吸粗重雙腿運勁撐起滿滿一疊槓片。在下報名參觀Polyphony Digital新落成的東京辦公室時,可沒有料到有此一幕,但做人有時就是要懂得順其自然。「由於工作上並不需要經常走動,這些東西大有用處。」他說時向員工專用健身室四周比畫了番:「我做這項鍛煉是為了駕駛GT3賽車。它們的煞車比這個機器調校至最高回饋時還要沉重,所以要好好煞停這些賽車的話,你得練到單一隻腳就能夠撐動120kg。」說罷還誠意滿滿邀我一試,但leg day還是免了吧。
好一個奇妙遭遇,不過比大家所想其實更貼近現實。畢竟這位仁兄的畢生事業就是要把模擬世界與現實之間的分界弄得模糊不清,因此才會在1997年推出一個開宗明義用盡科技所有能耐把汽車、賽道和動態性能塑造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賽車遊戲。廿二年後的今天,先後推出七代賣了超過八千萬個Gran Turismo遊戲的他仍然致力用入木三分的手法把蓋世快車送進數以百萬計負擔不起這些汽車的玩家家中,e-sports崛起一事(詳見闢欄介紹)更促使他實行另一大計,務使賽車變成財力一般也玩得起的運動。
在現實中也會開賽車的山內一典表示從Gran Turismo轉移技術應用到真實賽車運動上「已非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是事實」。這位紐伯靈24小時大賽專家最近更劍指Mille Miglia。「包括今年在內,我已連續兩年參與這項賽事,趣味和危險程度並不亞於紐伯靈。比賽場地是對象車或單車不時出沒的公路,你卻可以無視交通信號…….就這樣連續六天每天鬥足十六個小時。賽事如今長約1,800公里,要把全程事物納入遊戲中將會需要另一種技術,但我並不認為辦不到。」
大家不妨幻想一下心目中最完美的工作環境,所得結果說不定跟這裏所見大同小異。大廳一帶貌似蘇豪住宅風的會員俱樂部多於辦公室,滿目所見盡是大理石地板、裸露磚頭和避靜休憩區。其中一面牆前方有多個駕駛艙一字排開,有需要的話大可隨時舉辦世界巡迴賽,平時用於自我炫耀亦無不可。山內一典的辦公室有一個角落擺放著一個一塵不染到令人不安的玻璃箱,辧公桌旁邊有一個大似貨車車輪的銅鑼,另一角落則是一個庫存常滿的酒吧,酒吧更以紐伯靈著名餐廳Devil’s Diner命名。他表示這種安排很重要,可以營造出一家人的感覺。
「每個星期五,我們都會舉辦週末雞尾酒會招呼所有員工,所以全體人員傍晚七點左右便會開派對。這裏有幾個人會打碟,DJ機就在這邊。」說罷指著腳下地板補充一句「這是舞池」。
他帶領我們走過一道長廊,途中見到一個隨隨便便放在茶几上的冼拿頭盔真身,經過一個留作日本傳統茶道之用的區域,最終來到一個圖書館。事先警告大家一句:你若醉心於模型車,這個房間難保不會令你手心冒汗。因為這裏有許多包裝盒原好無缺的模型從地板井井有條地一層層堆到天花板。這些都是Gran Turismo 1開發初期留下的「文物」,因為他們當時有賴掃描模型車以製作電腦模型。移步房間另一邊的山內溫柔地拿起一個尾燈組件,然後娓娓道出其重大意義。
「現在我們會從生產商直接收到這類東西的設計數據,以前卻必須自己動手量度實物。如果不知道內部結構、反光板和鏡片的特性,遊戲中的車身反光就會顯得不對勁。」那種無微不至的程度簡直令人震驚,但也只不過是個開端。
我們來到一個工作站,站內正有一名開發員在新賽道上流連忘返。「單是作為一個數據源,每條新賽道就需要拍攝七萬到八萬張照片。」山內說罷伸手指向螢幕上那一大堆白色點。「這是雷射掃描所得的點雲(point cloud)。我們會使用掃描半徑大約50公尺的高精度掃描器,另外會把射程更長的掃描器固定在車頂上,以及出動360度8K攝影機,所用技術非常近似半自動汽車的雷射雷達。」
「綜合所有數據後,我們便開始集合那些構成賽道的圖形,利用點雲加入表面質感和物料特徵,由此造出3D模型所需的基礎。由一支十人隊伍把點雲數據變成賽道完成品,大約需要六個月時間。」
六個月只是就仿製真實賽道而言,憑空打造一條新賽道的話需時更久。因為卓手製作之前首先要經過完完整整的設計過程,此外還要實地視察虛構賽道的所在地,弄清楚當地地理、天氣、植披等等情況。他們甚至會收集當前無有用處的數據,譬如賽道不同段落的抓地力變化幅度,一待他日科技發展到位就可以大派用場。
這時我們來到另一位開發員的背後,螢幕上可見新型捷豹Vision GT的3D骨架。「我們從生產商取得的CAD數據,大約用了七百萬個三角形構成這個外形。我們的工作是削減這個數目,因為實體模擬根本無法處理這麼精細的數據。在遊戲中造出車輛行走的情境,等於每六十分一秒就要重新繪製一次畫面。所以我們把七百萬之數削減至差不多十七萬,而且這個工序只能靠人手完成。」
另一個螢幕上可見一個台座,台座上放有一部車,攝影機則圍著台座繞來繞去,過程中還不斷改變照明條件。「我們就是這樣檢查車身表面是否完美無瑕,物料的反光情況是否正確。」盯著畫面的我簡直呆若木雞。這部車實在完美,正如字面所說完美無瑕,畫質似4K影像多於電視遊戲。
車輛本身賣相亦不錯,而且道出了內山一典另一大功德——創造一個平台讓生產商在不必顧慮成本和生產複雜性的情況下,天馬行空設計出不受規例限制視物理如無物的Vision GT怪物。這個狂想始於2008年發表的雪鐵龍GT展覽車,不過雪球越滾越大的開端卻要數2013年出爐的賓士AMG Vision GT。
「我經常覺得荒誕不經的汽車只是等待出世時機,關鍵在於找一個理由讓它們出現。」山內一典說:「我心想如果自己可以創造出這個理由,全天下的汽車設計師自然會搭上這條船創造這些作品。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創作性感有型的汽車,機會已少於從前。所以我有此發想,希望機引起世界各地的設計師燃起一股腦的熱情。」
不過好像山內一典這麼眼光遠大的思想家,今後又將何去何從呢?一仗功成肯定會推動進一步擴張吧?這樣是否意味著更多開發主題、更多源源不絕的收入、更多資金和人手呢?原來不是。「Gran Turismo 1由一支十五人團隊在五年間不眠不休造出來,如今開發遊戲卻動輒需要二百人三四年時間,因為市場要求的品質比前以高許多。」他解釋後一邊聽翻譯覆述其要點,一邊狀若智者地反覆點頭。
「不過相對於Gran Turismo其他項目,我們這支隊伍的規模仍屬小巫。所有成員都互相認識,每個週末都會開派對,如同一起讀高中同一班。這是目前的規模……感覺剛剛好。」
GRAN TURISMO如何奪得E-SPORTS主權
Words: Mike Channell。
Gran Turismo舉辦的Gran Turismo World Finals早先於摩納哥圓滿結束,各分項賽事的冠軍已知花落誰家,錦標得主亦已登上第一把交椅,整個過程連半滴汽油也沒有燒掉。觀看虛假的賽車運動也許不是人人所好,但我輩認為Gran Turismo舉辦FIA認可的錦標賽,其中可不止於多賣一些PlayStation主機那麼簡單——他們很可能已經找到正正經經舉辦e-sports賽事所需的稀世法門。
多姿多彩
按目前GT Sport相當長的賽道和賽車名單,一晚直播就可以看盡不可思議的未來派原型賽車如風掠過利曼賽道、GT3車群乘著尾流魚貫通過東京高速公路,以至方程式賽車在濕如澤國的山泉賽道一較高下,所花時間卻跟你看完一整場格蘭披治大賽差不多。
可觀性高
每一回合比賽皆以電視畫質轉播,而且驚險戰況跟你家中玩的PS4一樣值得期待。由於GT Sport設計上一開始便顧及這些轉播要求,畫面上可以疊放許多有用資料,或者為導演提供額外拍攝角度的彈性,以至發生大場面時即時重播。
息息相關
GT Academy計劃也許現已日暮途窮,GT World Championship卻有助發掘模擬駕駛天才,幫助他們在真實賽車運動上闖出一番事業。巴西人Igor Fraga現在便虎視眈眈準備披甲上陣,在Gran Turismo贊助下參與現實中的F3賽季。若說今後沒有其他傑出人才陸續出現,我們反而會覺得很意外。
引人注目
在摩納哥舉行的World Finals大會上,既有W Series錦標得主Jamie Chadwick傾力旁述,又有漢米爾頓再度以特別嘉賓姿態出席大會開幕禮,即場為大家提供一些冠軍人馬如何處理壓力的建議,並正式宣佈遊戲有新內容下載,讓玩家挑戰咸漢米爾頓本人在遊戲中造出的最佳時間。
得生產商青睞
其他賽車遊戲所提供的車輛名單也許不遑多讓,但Gran Turismo與廠家的關係實非對手所能企及,背後一大原因正是Vision GT計劃。事實上就World Finals發表大會上所見,林寶堅尼命名有欠妥當的Lambo V12 Vision GT與其說是概念車,不如說是噴射戰鬥機與螳螂的私生子。
長此以往
在山內一典眼中,這個計劃並非只是營銷活動,而是奠定賽車運動未來百年的基業。「賽車運動有好長一段時間由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把持。」他向TG解釋:「我生怕大家現在不做點甚麼的話,賽車運動日後在流行文化上可能再無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