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看去還是覺得,保時捷這四年真的只是在釣大家胃口。
2015年法蘭克福車展,保時捷以概念車Porsche Mission E宣告品牌即將跨入電動時代,隨即轟動整個車壇與消費市場。之後,保時捷的一舉一動皆成為全球所有媒體與車迷關注的焦點,並隨著2018年6月官方正式將Mission E命名為Porsche Taycan後到達高峰。當這輛保時捷有史以來首款電動車終於正式發表,我們不禁好奇從概念到量產的這四年間究竟產生了哪些變化。
看到Porsche Taycan的實車,相信很多人一定覺得,這不就是Mission E嗎,差在哪裡?老實說,要不是我們把當年的照片拿出來仔細比對,就連TG也難以辨別差異。因此就讓我們為各位一一說明他們兩者的不同。首先,車頭輪廓與線條幾乎無異,不過比起Mission E較為高聳的輪拱造型,Taycan顯得收斂許多,讓量產車看起來更符合保時捷目前的設計哲學與美學。車頭另外一項差異為前保桿設計,概念車原先從風幕(Air Curtain)尾端向內延伸的部分大幅縮短,現在的線條更為俐落。此外,加大的下氣壩面積也有利更多空氣導入,幫助電力系統散熱。
Taycan車身側面第一個更動為前葉子板上的充電孔,它不像Mission E得將整塊鈑件橫移向前才能進行充電,小開口設計相對實用許多。不過也因為這項改動,原先可能頗具吸引力的數位後視鏡頭也被取消,改由傳統車外後視鏡負責後方視線。再者,Mission E前後對開式的車門也不復見,車門線條與裙角亦少了最初動感的樣貌。
尾部大概是Mission E與Taycan差異最小的地方,橫貫式紅色尾燈與置中PORSCHE字樣維持不變,只是考量到實際的使用功能而多加了扇尾門,以及Taycan Turbo / Turbo S車名字樣。至於保險桿下方的空力設計則是僅做了小幅的微調。除了以上的改變,Taycan在外型上一共提供有10種車色(2標準色、7金屬色、1特別色)與5款輪圈樣式選擇,當然Mission E最初的烤漆顏色與輪圈款式也都包含在內。
進入Taycan車內,大部分車迷應該和TG一樣失望的就是Mission E原本極富運動感的座椅不見了,改而換上較為舒適且高級的款式。好吧,畢竟這輛電動車也不是每天都要去賽車場廝殺,照顧日常使用還是最重要的事。基本上,兩者駕駛艙佈局大至相同,只在細節上的差異。我們從左至右看起,Taycan車門內飾板與控制鍵並不像Mission E簡潔,功能性與設計反而更貼近現行車款。駕駛座前方,方向盤同為三幅款式,只是Taycan多了些功能鍵、定速撥桿與Drive Mode旋鈕。全數位儀錶組,量產後稍微縮水,並前不像概念車整個浮在儀表板上,反倒像是被環繞住的感覺。Mission E平緩水平相連的中控檯與中央扶手,到了Taycan車上彷彿「仰臥起坐」般產生一個角度,中控螢幕上方亦多了2個空調出風口與三角警示燈。原本緊連中控螢幕的排檔桿,現在移動到方向盤後方,原先的位置由2個置杯架取代。
儀表板上,Taycan增加了一個保時捷特有的Sport Chrono計時馬錶。延伸至副駕駛座前方的多媒體娛樂系統,雖然量產版尺寸明顯加大,但兩面螢幕拼接而成的視覺質感略低於概念車。最後,保時捷為Taycan內裝提供了7款顏色(4款單色,3款雙色)選項。
那麼,性能層面在這四年有什麼不同嗎?答案當是肯定的,否則保時捷為此多等還要多等一千多的日子。回到2015年的法蘭克福,保時捷宣佈Mission E是輛擁有600hp馬力的電動車。四年後,Taycan果然沒有食言,Trubo / Tubo S兩車型基本都身懷著625hp馬力性能,超增壓模式下馬力更可提升至680hp與761hp。那麼加速性能呢?比較量產前後的0-100km/h成績,Mission E當年喊出一個3.5秒內的模糊數字,現在Taycan Turbo明卻只消3.2秒,Taycan Turbo S則是更快的 2.8秒。續航能力部分,只能說Mission E的500公里是個理想目標,最後Taycan Turbo的續航力約落在381-450公里之間,而Taycan Turbo S的續航里程數則為388-412公里。
最後,從Mission E到Taycan過程中最大的轉變就是有了標價。這項改變代表經過漫長的四年等待,全世界車迷現在終於可以買到這輛掛著保時捷廠徽的電動車。只是國內售價目前還沒出爐,因此TG現在僅能以德國的售價提供各位作為參考。Porsche Taycan Turbo德國售價152,136歐元(約合新台5,324,760幣元),Porsche Taycan Turbo S德國售價185,456歐元(約合新台幣6,490,9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