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A250,非彼A250 Sport
Words:Edward Ting Pictures:Jackal Wu
這算是TG第二次開到新開賣不久的第四代A250,我還是必須不厭其煩的跟閣下再說一次,這跟上一代的A250 Sport,真的是兩碼子事!
有關這兩碼子事,嚴格說來我們可以和天橋底下說書的一樣,分成前後九個段落好好聊上一個禮拜,但TG知道客官們時間寶貴,就讓我們去蕪存菁,簡化再簡化,得到的結論大概是四個大字:「目標定位」。
且讓TG帶著客官以冥想的方式回到第三代A-Class的時間點。當時光回到2012年前後,此類掀背車在市場上討論度最高的車款為何?TG相信大家都應該會回答是來自福斯的Golf GTI,這輛有著200匹馬力的運動化掀背車,不僅是消費者趨之若鶩,就連競爭品牌也大多對其恨得牙癢癢的,就算連品牌更高一階的BMW 1 Series或Audi A3可能都不見得能和Golf GTI來好好比劃一番。
當時積極想在小型車市場有所建樹的賓士,Golf的成功經驗或多或少都成為可以參考的模版,這點我們可以從MFA底盤平台所傳遞的資訊獲得不少蛛絲馬跡,而A250 Sport的出現,我們也可以從2.0升高輸出動力、AMG部門特調底盤看出工程師絕對在開發過程中有超過87%參考了Golf GTI,師夷之長以制夷,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順帶也把兩位豪華品牌對手嚇出一身冷汗。這時A250 Sport各方面的設定,都是希望呈現出一輛帶有性能味的掀背車。
隨著時空背景轉變,三大豪華品牌的小型車陣容發展至今已算是高度成熟化,再加上各品牌內部有如電影分級制度那般耐人尋味的性能分級制度,這些變革也促使各品牌車型間的針對性非常明確。M-AMG A35 4Matic的出現,讓這一代的A250的目標定位成為,大眾取向的頂級A-Class。
這樣的定位在我們開著它一整天東奔西跑之下有了很深刻的體驗,因為我突然想到我的頸椎沒有經過密集震動伴隨來的緊繃感,隔壁的Jackal也說坐起來挺舒服,沒有隨時要騎馬打仗的感覺,這是因為A250所標配的AMG Line組合中,採用的是車高降低舒適型避震器,對比過去特調底盤的毛躁顯得舒坦不少,屬於標準賓士車那種厚實棉花糖的特性,要知道,原廠18吋胎圈的建議胎壓是…著實偏高的41psi。不免俗的,我輩也要在山路上掂掂它的實力所在,就整體動態來說,這台A250走的是穩當路數,先天的車架好剛性給了它一個好的基礎,舒適化的避震器免不了在彎裡讓車身側傾角度多上幾度,或是容易搖頭晃倒一番,但能做到有如打太極的溫和支撐車身,遇到突發的跳動路面也可以盡力把輪胎貼住地面,簡而言之,相較於前代,此車擅於勻速順跑,而非大手大腳的快跑。
再者,新一代A250的車艙靜肅性好上不少,雖說底盤胎噪還是有點惱人,但車艙內也做到賓士車最擅長的隔絕感。2.0升渦輪引擎馬力上調224hp,扭力不變,但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在加速銜接的過程中也更見流暢,市區裡開起來輕鬆便利,山路中也屬線性好控制,但是切進Sport Plus行車模式,這套引擎跟變速箱的癲狂程度還是不亞於過去,此時也就容易有種底盤、動力默契不佳的窘況。說老實話,上一代A250其實是款有趣的車,開起來很痛快,平常用起來不痛快,這一代則是顛倒過來,用起來方便,跑起來不方便,所以我說是兩碼子事。
再來談談車室內裝,你可以親眼見證時代與科技進步的成果。眼前的A250有這一套雙10.25吋的大型影音平台,加上一套MBUX多媒體系統,車上可以享受的影音娛樂效果可能比不少客官家裡還豐富一些,實際操作頓時有種像買大樂透一樣的「一券在手、希望無窮」的感覺,方向盤左邊的觸控鍵讓你隨便切換儀表超過七七四十九種以上的顯示內容組合,右邊是給你控制中控主機,但也可以看心情用扶手前方的觸控板或是直接點選螢幕,各位看官覺得有點不知所措嗎?沒關係,MUBX最新發展了智慧聲控系統,講出通關密語「你好賓士」,就可以準備做你想要的調整,但奉勸各位客官,AI智慧語音科技是需要學習與龐大的資料庫建置,請與它慢慢相處溝通,畢竟有時後人跟人講話都有可能沒聽懂的。對比上一代A250那有如史前時代的內裝,這同樣是兩碼子事,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還有進步空間的細節組裝與做工質感。
關於空間,新一代在尺碼升級的前提下,雖說不上有很明顯的進步,但待在車裡已經不覺得跟Jackal有那種緊迫盯人的感覺,而且駕駛座還增加了椅墊延伸的功能,方便長腿族有好一點的腿靠支撐,行李廂到有明顯變大,放進攝影箱後還挺寬鬆的。
M-Benz A250 運動版
排氣量 1,991c.c.
引擎型式 L4渦輪增壓
馬力 224hp/5,500rpm
扭矩 35.6kgm/1,800rpm
變速系統 7速雙離合
驅動配置 前置前驅
重量 1,455kg
0-100km/h 6.2秒
極速 250km/h
售價 2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