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引擎兩種風格詮釋,只不過猛踩油門瞬間,那引擎聲似乎有點不太尋常……
Words:TG Editorial Pictures:Jackal WU
「哇啊啊啊啊啊!這是敞篷AMG GT嗎?還是雙門SL?」
兩部賓士跑車停在一起,一黃一銀確實很難不引人議論紛紛,那雍容華貴的氣質一看就知身價不菲,路人好奇的問這車售價有破一千萬元嗎?我回說:不用啦,七百有找…哦…。你看,SL43光是開篷就已經型到爆,擁有一身鮮豔計程車黃塗裝的GT43也不遑多讓,扼,說計程車黃其實只是玩笑話,其正確名稱是Sun Yellow,仔細看還是跟計程車黃有點不一樣,而且這次也沒出現路人對我招手……。
熟悉賓士跑車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兩款車原屬不同車系,各有獨自身世背景,只是沒想到因為命運的捉弄而將它們湊在一起,而且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車頭底下居然放進四缸引擎,事情演變到如此,這 究竟是利益的糾葛或另有隱情,真相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歸咎原因,都怪市場掀起的小排量風潮,連超跑都無法倖免,像法拉利及麥拉倫紛紛用上3.0升V6油電複合動力以兼具效能及感官張力,但萬萬沒想到AMG更激進,GT43與SL43直接大刀一砍,裝上汽缸數整整少一半的2.0升直四引擎,這對於感性訴求的高階商品來說,確實相當大膽也很勇敢,不是嗎?即便早在20世紀50年代的190 SL也是配直四引擎,但這些年來買家對跑車的要求已經大不同,速度還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感官刺激,所以第一次聽聞這兩部車皆配直四引擎?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滿頭黑人問號。
當然,能被AMG看上眼的直四引擎絕非泛泛之輩,這具代號M139l的引擎源自A45 S,改為縱向安裝的同時並加入源自F1引擎的電子廢氣渦輪增壓技術,這確實讓它變得相當有趣。聽起來有點玄,但真要參透也不難,就是在渦輪增壓器軸心部位加入一個微型電動馬達,由車上的48伏輕油電系統負責供電,低轉速讓馬達驅動渦輪增壓葉片運轉,藉此供應的增壓效應消除渦輪遲滯,當重踩油門時立即改由廢氣驅動渦輪增壓器。另外,當您鬆開油門或踩煞車時,電動馬達也會接手讓渦輪維持在適當工作轉速,以便您再次踩下油門時立即獲得充足動力。
一定要這麼直白嗎?
看起來相當聰明吶,透過微型電動馬達一舉解決渦輪增壓系統多年來的宿疾,至於耐用性的部分就留待時間證明吧。不過同一款引擎放在GT43與SL43身上仍有不同設定,GT43最大馬力輸出為421匹,而SL43則是381匹,均透過九速自排將動力傳輸至後輪,只不過就帳面數字來看,零百加速分別為GT43的4.6秒與SL43的4.9秒,不知看倌是否滿意?
至於這場看似悠哉出遊但其實明爭暗鬥的戲碼中,內裝是兩部車最無爭議的部分,完全複製貼上的中控台與控制介面,從高檔皮革包覆的低重心跑車座椅,以及注重小細節的精緻度,高級感不言而喻,真是善哉善哉。至於看起來稍顯突兀的長方形11.9吋直立式MBUX觸控螢幕雖有體積過大之嫌,真的啟用衛星導航或操作手機連線時仍算是理想安排,而且排檔桿被移至方向機柱右側,讓鞍座中央的置物空間與杯架使用更就手。那麼開起來哪一方較可取呢?是時候來一場同門對壘了。
觸控螢幕加大後,GT的奢華感更勝過往,但性能味也變淡了。
到現在我還是搞不太清楚這顆旋鈕要怎麼用,誰有操作手冊借一下。
你可以比對一下,SL43除了把屋頂拆了,看起來跟GT43都一樣啊。
Jason:敞篷車的魅力總讓我難以抗拒,SL43的15秒開篷時間算不上快,但能夠讓你在車速60km/h以下想開就開、想關就關,這個車速除了手動篷之外,稱第二應該沒人敢說第一,而且開篷後更是養眼,長車頭配上外擴葉子板以營造典型Roadster的優雅體態之外,後頭還多了兩張座椅吶。至於另一邊廂的GT43,看到它不知為何我忽然想起之前的GT Roadster,簡直跟現在的SL是一樣的啊,而且老實說一時之間我還真分辨不出新舊GT到底差在哪……。
黃色GT43跑起來虎虎生風,任誰都猜不到居然配了四缸引擎。
用騎重機的心情開SL43頗為速配,怠速再來個三拍子就更棒了。
Shawn:我可是一眼就認出那斷眉一樣痞帥的三線段日行燈吶!掐指一算,AMG GT問世恰恰屆滿十年,另一頭的SL則可追溯至50年代、並從70年代至今持續領銜Mercedes的豪華敞篷代名詞。這回兩者建立在同一底盤之上,並讓SL納入AMG麾下、另一邊使GT成為2+2配置,促成兩方關係水乳交融、各自擔當Coupe與敞篷代表的意味顯然不需要解釋太多。反倒是幾乎一樣的內裝陳設、車身輪廓與同樣虎眉倒豎的正面神情,我看等等兩部車停在一起後,可以先玩一輪大家來找碴……
這位幼童似乎發育過度,換下一位。
我是喜歡敞篷車的,但臉上表情顯示案情並不單純。
Jason:GT43的421匹馬力在3000rpm就可以感受明顯推力直至6,000rpm紅區,電子廢氣渦輪增壓的成效果然卓著,讓51.0kgm扭力說來就來,加上更剛強的底盤及車身剛性,讓GT43在操控方面依然鍛煉得有模有樣。只不過畢竟仍是直四引擎,不管聲威還是應聲彈射而出的架式,顯然無法與V8相提並論,就算切到最運動化的Race模式(屬於AMG Dynamic Plus選配套件),油門及變速箱反應變的更積極,彎與彎之間的直線還是免不了油門到底並等個幾秒才會上到轉速紅區,接著前輪砍進彎心初期雖有輕微推頭,但只要方向盤多扭一下就能馬上感受屁股的後軸轉向開始發功收回失地,迅速瞄準出彎點全力射向前方,這招把戲或許略顯人工化,但我覺得GT43少了它還真不行啊。
Shawn:雖然GT43車頭長度已經比前代收斂不少,偌大的引擎室裡安放著的四缸引擎,總讓穩坐後方的我感覺前軸相對身輕如燕。1.8噸並不是甚麼很輕的體重,微微擺動方向盤就能從略顯沉重的第一拍反應來體察到這點;不過若是執意往彎心一劈,鋁合金底盤便能匹配懸吊開始發揚機械抓地力。即便切至使引擎進入一觸即發狂躁狀態的Sport+模式,低寬站姿下的四百多匹馬力還是能讓你不太有後顧之憂地把油門踩到底,刻意維持高轉下依然十分”AMG”的加速曲線,在彎中刻意多下油門時……嗚呼!這車尾居然會在彎中飄來飄去,已然延遲介入時機的循跡燈號開始像是傳送摩斯密碼一般快速閃動,導回正軌的手法仍相對含蓄,沒有虎爸虎媽剪斷電腦電源線、藉此提醒你遊戲時間結束的那種生硬剝奪感。看我臉上表情就知道,這車對我來說既帶來刺激又保有掌控全局的信心。
哦哦哦,就是這個點,舒服啊。
Jason:雖然SL43有較高重量負荷且動力少30匹,不過Sport Plus模式表現暢順自然,而且車上的AMG Ride Control可變阻尼懸吊表現相當甜,懂得逆來順受又線性的操控反應,即便同樣配有後輪主動轉向,但過彎動作顯得一氣呵成,在起起伏伏的連續彎路間更能發揮凌厲速度,儘管SL43開篷時更能清楚聆聽那四缸引擎不太激昂又低沉的引擎吟唱,但此時若放緩腳步,少了風噪與引擎聲侵擾的SL43反而多一分自在。
Shawn:與SL43相比,GT43顯然更偏向武鬥那一邊。較為硬橋硬馬的懸吊與跑車座椅,隨著試車時間的推移就會開始逐漸朝著腰背堆積疲勞,在跳上SL43後,立刻有感的是那蓬鬆柔軟的座椅泡棉,顯然更合於長時間駕駛。搭配上作風相對溫潤的避震調性,過彎步法相對沉穩順暢,更加聽話的個性即便刻意鞭策也無須擔心被它反咬一口的可能,剩餘精力大可用來享受車內柔軟豪華的陳設,與頭頂上、車室外,由開放美景帶來的情緒價值,浪漫程度直接原地爆表。
Jason:是的,看到這裡就知道我個人對SL43的好感明顯高於GT43,這套底盤與四缸引擎的組合較為登對。至於GT43,作為一部給人印象強悍的雙門跑車,在實際動態性能又有點左支右絀,這樣的配方顯然有失大家風範,真觸及性能議題,不可否認還是要V8才對味。
是三、二、一喊完才開始衝,還是喊到一就能跑?
Shawn:身在適合開敞篷車的海邊,不可否認開著SL確實比較開心愜意啊。不過細想之後,我的偏好反而較靠近GT43,較直接的操控回饋與恰到好處的挑戰性雖不足以超跑形容,卻像架式與奢華程度非凡的小跑車。開著SL43的閒情對上GT43的動感像是腦內啡與多巴胺,同樣能帶來快樂、方式與途徑卻略有不同。此外還有一項共識,那就是如果有V8的話顯然會更好……
這一回合的誰是最佳43跑車爭霸戰到了尾聲,對於AMG將直四引擎作為SL與GT車系的動力選項這件事,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管這項決策對或錯,出發點都是好的,至於V8是否真如謠傳,將重新大舉回歸AMG各車系的引擎蓋下,且看市場需求的殷切程度吧。
剛剛到底誰贏了?不然猜拳決定吧……
<規格表>
車型名稱 | GT 43 |
引擎排氣量 | 1991c.c. |
引擎型式 | 直四渦輪增壓 |
馬力輸出 | 421hp/6750rpm |
扭力輸出 | 51.0kgm/3250~5000rpm |
傳動配置 | FR前置後驅 |
變速系統 | 9速自排 |
車重 | 1775kg |
0~100km/h加速 | 4.6秒 |
極速 | 280km/h |
建議售價 | 647萬元 |
車型名稱 | SL 43 |
引擎排氣量 | 1991c.c. |
引擎型式 | 直四渦輪增壓 |
馬力輸出 | 381hp/6750rpm |
扭力輸出 | 49.0kgm/3250~5000rpm |
傳動配置 | FR前置後驅 |
變速系統 | 9速自排 |
車重 | 1810kg |
0~100km/h加速 | 4.9秒 |
極速 | 275km/h |
建議售價 | 67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