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豬吃老虎如今已無法充分詮釋M5的角色,除了勝任舒適快車的任務,還具備超跑的性能。
Words:Jason YEH Pictures:BMW M / Jason YEH
在家用的四門房車身上植入一具大馬力引擎,此舉讓M5晉身為史詩級作品,一路從直六、V8、V10到雙渦輪V8,魅力非凡的M引擎總是扮演著關鍵角色,而這次顯然又開啟了另一扇門。
因為史上最快的M5,來到久未造訪的慕尼黑,想必這次會有賽道安排吧,嗯……,居然不在行程中,也罷,反正德國還有一個知名特產就是Autobahn無限速高速公路,何況這次M5除了油電複合動力加持,造型散發的懾人氣勢、華麗座艙及配備又更勝一籌,舉手投足間皆顯露非比尋常的自信,在混沌不明的大時代變局中,誠然扮演著讓M再次偉大的重要角色。
兩位大前輩蒞臨現場,疑?感覺E34的車頭應該沒這麼長啊,難道是美顏的效果?
相較於其他顏色,我的眼睛很難從Speed Yellow身上離開。
一整列新車中,熟悉又亮眼的計程車色M5很快就吸引了我的關注,其實M為它起了一個帥氣的名稱叫Speed Yellow,而且沒想到我拿了鑰匙一按,頭燈對我眨眼的正是這部黃色M5。出發那一刻,它已經對我的腦袋不斷傳遞煥然一新的訊號,按下啟動鈕居然沒有任何引擎啟動的轟然音爆,就跟Prius一樣直接排入D檔踩油門,車子就無聲無息地往前動……,對所有M Town鄉民來說,此刻心情應該就像初次接到子女打電話說要在同學家過夜的家長,心情五味雜陳,它可是M5啊,但時代變了,既然都用上Hybrid了,接受吧……。實際上Hybrid模式已被設為每次啟動的初始設定,此刻M5就像偷溜出門的貓咪般踮著腳尖走路,完全未驚動到任何人,不過隨著油門加深,原本刻意營造的拘謹態度就像川劇變臉那樣瞬間轉為我們熟悉M5。
你看看這浮誇的內裝,兩顆M1/M2按鈕可以發射飛彈嗎?
或許有人會問,這樣的M5還是M5嗎?自1984年現身後,這個名號可算得上是金字招牌呀,羊皮狼的名聲在江湖上響噹噹,且經常隱身在民間更增添幾分神秘色彩,當然,有幸遇見開M5的車主,人們不免俗會問及「這車應該很快,但也很耗油吧……」,通常換來的是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不過現在已經能夠清清喉嚨並理直氣壯的說這車是電動的哦,你看,這邊有充電插座,只是隨著大腳油門絕塵而去的當下,在耳際迴盪不去的V8響音應該也會換來滿臉黑人問號吧……。
它可以安靜的像踮腳走路的貓,也可以靈活地像隻豹。
先快速解說一下這次新M5搭載的S68動力架構,看似與XM相差無幾,4.4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本身有585匹最大馬力,數字上似乎比前一代的621匹有所收斂,不過別忘了電動馬達的197匹馬力加持,綜效功率值達到727匹,扭力更高達1000Nm(102.0kgm),且馬達一般狀態的28.6kgm扭力在必要時可瞬間提高至45.9kgm,顯然是為了對應Boost Control與其他M運動模式而來。速度?只需3.5秒就能完成0~100km/h,極速限制在305km/h(選配M Drives Package套件)。
S68動力系統的綜效馬力達729匹,有585匹來自引擎,197匹來自電動馬達。
出發沒多久便接上高速公路,我已經等不及想試試廠方特別強調的Boost Control(需選配M Drive Professional套件,包含Track Mode及Laptimer)功能,此玩意兒算不上新鮮,不過對綜效馬力已高達727匹的M5還有必要嗎?加上車內與性能相關的按鈕已經夠多了,從M1/M2,還有M模式裡頭的MDM與Sport,M Hybrid裡頭也有Dynamic與Dynamic Plus,再加上Setup自定義……,這個Boost Control是否會有些多餘?長按退檔撥片超過1秒,儀錶上立即跳出Boost倒數10秒畫面(車速30~150km/h範圍內才能啟用),油門到底旋即喚來澎湃激昂V8聲浪的同時,壓在身上的猛烈推進力道跟超跑幾乎沒兩樣,嘹亮又雄渾的聲浪隨著轉速拉升及檔位切換抑揚頓挫,讓猶如搔到癢處的我忍不住叫出:爽啊!
四個紅色線條標示的按鈕應該採用浮刻方式製作,用過就懂。
作為一部維繫品牌傳統色彩的型號,這次M5或許因為油電複合動力而少了幾分野性,你我不再需要奮力鞭策就能得到立竿見影的充沛效能,每次油門到底不再需要抱持三分敬意,車艙內始終一派從容淡定。當然,開闊的駕駛視野,還有充滿鮮豔色彩的氣氛燈光及開機畫面多少有電子花車之嫌,而且與性能相關的幾個M按鈕尚待些許時間摸清頭緒的同時,另一個需要適應的就是觸控螢幕裡頭層層堆疊且深似海的諸多功能選單,就連簡單的空調出風口風量與風向調校也不能倖免,該怎麼說呢,好像電控時代的產物都避不過這道關卡……,短期內應該無解,不過隨著每次不費吹灰之力的加速而飛揚思緒,相信這些仍無損於你我急於想要知道M5所有一切的慾望。
這副V8的歌聲老實說算不上特別動人,但摻雜部分人工音效的質感還算悠揚悅耳,機伶又聰明的變速箱升降自如,在高速公路上猶如一陣風,從0加速至200km/h僅10.9秒的實力就算對上R8或小牛也毫不遜色,簡直就是一部四門大超跑。不過真要輕鬆巡航的話,M5卻又能夠像i5那樣寧靜,對,透過共用平台之便,這次車上的18.6kWh鋰電池被安置在底板下方,降低重心亦又利於前後配重趨近50:50的同時,還足以供應最長69公里的純電行駛距離,最高車速達140km/h,透過M Drive的五種工作模式選項(Hybrid、Electric純電、eControl充電、Dynamic雙動力輸出、Dynamic Plus最高動力輸出),讓駕駛座的我充滿了好奇心,有一百個為什麼需要立即找到答案,相當忙碌吶。
是的,它的身材即便像個孔武有力的大塊頭,不過舉止行為相當俐落,動靜之間溫文儒雅且手感又不至於沉重,就算用調性最軟的Comfort模式,懸吊猶能發揮良好緩衝作用,人車之間保有緊密的聯繫感,轉向反應或許不如超跑那麼激進,但下盤與驅動系統之間的聯繫均有跡可循,這部分當然跟後輪主動轉向系統納入標配有關,即便最大轉向僅1.5度,不過廠方特別強調1.5度是刻意為之,加上四驅、主動懸吊與M版後主動差速器,讓M5的操控手感猶如渾然天成。鄉民們看到這裡應該可以放寬心了,此前因為車重超過2.4噸讓很多人質疑是否會讓操控出現過大慣性與遲緩反應,這些質疑如今可以一鍵按下Delete直接掃到垃圾筒,渾然天成毫無人工感的轉向功夫,人劍合一的駕駛手感,M5依然是M5,沒有走偏了。
終於下起了大雨,出發時天色就已經佈滿陰霾,雨戰原本就在預期之中,只是沒想到這部四門超跑發揮的循跡性再度令我驚嘆,縱使地上雨水橫流,路面已經開始反射光線的程度可察覺積水深度不容小覷,但下盤猶能處之泰然,看的出4WD、主動懸吊及後輪轉向三劍合璧的功夫練得相當純熟,即使硬闖急彎也不會逼得輪胎亂了方寸,我不知道此時電控系統是如何調配下盤與驅動力,但車子既沒有推頭也不擺尾,總之就是恰到好處,只管開就對了,就算信心爆棚衝過頭,輪胎抓地力已跟不上而出現輕微滑動跡象,這時的我卻沒有手忙腳亂,下盤回饋的訊息精確指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這股自信讓我持續長驅直入,高速掠過迴旋處更是無憂無慮。
這樣一部轉向反應線性且容易相處的M5,完全以駕駛者為中心的M5,是否會讓你覺得像是電腦在駕馭這部車而不是人?我再次向各位保證,G90 M5仍是你我心中那典型的M,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人工感。喔,在此順便補充一些相關訊息:G90 M5的四驅系統仍為傳統機械式,並非以電動馬達負責驅動前輪,而且仍提供4WD、4WD Sport與2WD選項,圖片中的碳纖維車頂、後視鏡外蓋及後尾翼屬於選配的M外觀套件項目,若將碳纖維車頂與全景天窗車頂相較,重量少了足足30公斤之多,看到這個數字,相信不用多說,行家應該都知道該選哪一種了吧。
選配的碳纖維M外觀套件包括小尾翼、後視鏡外蓋及車頂。
結束在STOI by Ludwig Maurer的午餐之後,雨停且道路也已經變得乾爽,雖然剛吃飽飯似乎不太適合繼續衝鋒陷陣,但727匹馬力及1000Nm扭力的誘惑力依舊讓理智瞬間失守,大部分扭力早在1,800rpm就已經湧現,加上Boost Control隨伺在側,左手一挑就能立即進入Sport狀態,如此高的感染力讓我必須為一開始的質疑道歉,而且相較於來的毫無徵兆且短暫痛快後卻又沒有半點懷念的1000匹馬力電動車,顯然這套4.4升V8雙渦輪增壓結合電力技術的複合動力更加精彩絕倫,除了能夠符合嚴格的廢排要求,如排山倒海源源不絕的凌厲速度更是神乎其技。
從一個又一個的村鎮之後,終於上到Autobahn無限速高速公路,導航路線顯示這是我們領略G90 M5的最後機會,只是接近下班時間的高車流量,原本對於一探S68引擎的極限已不抱希望,但不知是人品還算正面或老天爺湊巧收到了我們的請求,前方竟然出現一個空檔,當下所有能按的全按了,油門到底的M5猶如進入時空穿越模式般,內線車道就像複製了電影王牌天神裡頭經典的一幕,前方車輛皆自動讓道,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能量就在電光石火的幾秒間,速度錶的數字居然突破300km/h來到302km/h。信手拈來的一次油門到底,讓這個階段的試駕以皆大歡喜的局面收場,實為美事一樁。
在下一個階段的G99 M5 Touring試駕之前,我想用一些篇幅來說說這次M5的造型設計。出發前的產品簡報中,M設計總監Michael Scully提到:「M5的外形概念取自賽車的Stance風格,又寬又低的霸氣模樣,讓視覺處處均充滿張力。」聽到設計師的說法再來看M5,便會覺得大有意思。由原本負責賽車造型的設計師來構思新一代M5,確實在思慮上會更加貼近車迷對於一部完美M跑車的想像,像這次M5除了臉部五官輪廓分明,負責導入冷空氣散熱與下壓力的集氣口,形狀有點像星際大戰黑武士Darth Vader面罩,車尾的寬體葉子板愈往下愈寬,重新演繹M品牌視覺美學。而M5 Touring的車尾架構更是這次改裝味最濃的設計,隨著車身輪廓微幅下切與內縮的D柱,讓尾翼順著這道弧線並在末端微微上翹,後保桿下方的大型分流器甚至比保桿還要更為突出,結合典型的四出尾管還有保桿兩側的排氣通道,讓整個視覺相當豐富又充滿力量,確實,它就是車迷心中理想M5該有的模樣。
切入正題,這次與M5同步現身的M5 Touring是炒熱話題的一大關鍵,畢竟在過去40年間,M5經過六個世代的進程卻僅有E34 M5與E60 M5兩度推出Touring,最主要的因素當然跟不美麗的銷售數字有關,不過隨著M3 Touring現身後的戲劇性成長與好評,讓倍受振奮的M部門甚至將M5 Touring作為新一代M5推出前的宣傳主軸。老實說,G99 M5 Touring給我的印象比G90 M5更好,延續G90 M5氣勢迫人的Stance風格之外,拉長的車身結合D柱內縮的曲線而放大後葉子板的寬體視覺效果,改裝風格強烈的尾翼更是錦上添花。
多了車尾的40公斤,對操控完全沒有影響,我比較在意的反而是尾窗……。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新一代G90與G99 M5 Touring擁有比G60 5系列更寬的車身(前輪寬了75mm、後輪加寬48mm),更寬敞的座艙及擁有500~1630公升容積變化的後行李廂,足以讓M5 Touring有本事輕鬆吞下四名成年人的行李,隨時來一趟說走就走的長途旅行。當然,關於M5 Touring的實際表現,就如大家預期全集中在後面的掀背尾門與多出的重量,若單就規格表的數字比較切入,因為Touring多出40公斤的重量,零百加速慢了0.1秒而為3.6秒,純電模式可行駛距離從69公里縮減為67公里,但老實說整體的駕駛感受並沒有因為多了一截車尾及結構重量而有顯著差異,畢竟這次房車與旅行車的懸吊結構是相同的,不像過去為了讓行李廂地板平整化效果更好,搞剛的為Touring設計專屬的後懸吊……。
受惠於i5與5系列共用平台之便,6kWh的鋰電池擺在底板下方,電動馬達置於變速箱內,四驅系統仍為機械式。
標準狀態下的行李廂容積為500公升,椅背傾倒可到1630公升。
另一個想談的就是這40公斤所暗藏的玄機了,這個數字比我預期的要少,當中的主要原因就來自BMW旅行車向來自豪的獨立開啟尾窗已不復見,簡單說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了減輕重量而不得不的決定,覺得可惜嗎?其實我還滿在意的……。不過這些就如同前面經常提到的,每次只要一踩下油門,心裡的牢騷馬上一筆勾銷,畢竟作為一部身手非凡又型格兼具的旅行車,它可以讓你肆無忌憚的迅速奔向目的地,油電齊發的威力快以閃電,動不動就猛推著你的背脊,著實是無限速高速公路一匹狼。
至於前面提到與M性能相關的諸多按鈕,剛開始為了用最短時間能夠摸透M5的脾氣,這幾顆小按鈕確實讓我有些抱怨,不過隨著相處的時間逐漸拉長,就會發現它的727匹馬力或1000Nm扭力不管面對何種路況都始終是一派輕鬆游刃有餘,到了這個階段我總算搞懂為何要多設一個Boost Control,就是讓你直接略過M1/M2或MDM這些過程,用最直覺的反應與動作招喚瞬間暴增至1000Nm的扭力讓你無時無刻得到滿足,至於身手如此了得的M5或M5 Touring是否會比照過去做法推出更火爆的Competition版本?我個人抱持疑問,至少在兩三年之內應該沒有這個必要。
因為電動車,德國汽車市場正面臨一場人盡皆知的考驗,當中受影響最小的就是BMW,旗下產品仍然秉承其固有特色採取燃油引擎與純電併行的策略不至於亂了套,而這次的M5與M5 Touring如果讓我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就是:小孩子才做選擇,如此高的完成度加上M5濃郁的傳奇色彩,尤其再加上總代理所報出的預接單價M5僅763萬元,M5 Touring為773萬元,此時再對照前面提及的全面性能,這個價位真心說:佛啊!
碳纖陶瓷煞車列為選配。
<規格表>
車型名稱 | M5 |
引擎排氣量 | 4395c.c. |
引擎型式 | V8渦輪增壓+複合動力 |
馬力輸出 | 585hp/5600~6500rpm(綜效727hp) |
扭力輸出 | 76.5kgm/1800~5400rpm(綜效102.0kgm) |
電動馬達 | 197hp/28.6kgm |
傳動配置 | AWD |
變速系統 | 8速手自排 |
車重 | 2435kg |
0~100km/h加速 | 3.5秒 |
極速 | 305km/h |
建議售價 | 763萬元(預接單價) |
車型名稱 | <規格表>
M5 Touring |
||||||||||||||||||||||||||||||||||||||||||||||||
引擎排氣量 | 4395c.c. | ||||||||||||||||||||||||||||||||||||||||||||||||
引擎型式 | V8渦輪增壓+複合動力 | ||||||||||||||||||||||||||||||||||||||||||||||||
馬力輸出 | 585hp/5600~6500rpm(綜效727hp) | ||||||||||||||||||||||||||||||||||||||||||||||||
扭力輸出 | 76.5kgm/1800~5400rpm(綜效102.0kgm) | ||||||||||||||||||||||||||||||||||||||||||||||||
電動馬達 | 197hp/28.6kgm | ||||||||||||||||||||||||||||||||||||||||||||||||
傳動配置 | AWD | ||||||||||||||||||||||||||||||||||||||||||||||||
變速系統 | 8速手自排 | ||||||||||||||||||||||||||||||||||||||||||||||||
車重 | 2475kg | ||||||||||||||||||||||||||||||||||||||||||||||||
0~100km/h加速 | 3.6秒 | ||||||||||||||||||||||||||||||||||||||||||||||||
極速 | 305km/h | ||||||||||||||||||||||||||||||||||||||||||||||||
建議售價 | 773萬元(預接單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