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奔放、或舒適恬靜?選個你喜歡的開車方式,跟福斯ID純電雙寶一起出發吧。
Words: Shawn ZHANG
Photography: Ray CHAO
會拿到哪一台車?此刻我的手正在紙袋裡的鑰匙海里盲目翻攪,雖說同樣基於MEB平台的的ID.4與ID.5在外型、動力、續航與充電表現皆呈高度相關,不過畢竟是抽鑰匙嘛,總是沒來由地會有這種懸疑情緒油然而生。撿起一支鑰匙步出門外按下解鎖鍵,一輛艷紅的ID.5 GTX在不遠處亮了亮雙黃燈。嘿,其實在兩車型之中,ID.5圓滑的車頂線條、以及光滑銜接尾翼的設計本就搶先一步吸引我的目光,更不談其黑化的外觀套件、21吋鎗黑輪圈、後照鏡蓋與前氣壩的三點燈組綴飾,加上車內一以貫之的的紅黑鋪陳配上麂皮跑車座椅,你也知道TG總是偏好這一味嘛……。拉開半隱藏式門把、進入充滿空間感的車艙中,右手一擰進入D檔、腳尖輕點帶有播放圖案的電門踏板,與純電福斯的邂逅就這樣靜靜展開。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車內的空間一如對電動車的想像般開闊,盡顯纖薄的內飾安排、往前退縮的控台塑型加上懸浮式的中島設計,為前排留下十足充裕的腿腳空間,即便是在黑內裝佐紅色縫線的運動感鋪陳下依舊能老神在在。打開記憶電調座椅的按摩功能、再點點微微向駕駛簇擁的12.9吋螢幕,讓480瓦的Harman/Kardon音響將音符藉由十只揚聲器,流瀉在NVH功力做足的靜謐空間裡,甚至讓我暫時忘卻了這可是兩車系中最性能強勁的版本……對啊,它實際開起來又是如何呢?340匹馬力使起勁來不卑不亢,依照攝影指示一腳踹下最右邊的踏板,動力的萌發未若預期中有如卡車追撞,加速過程倒經過鋪陳、有種循序漸進的攀升感;不過若它是你頭一遭駕駛的電車,肯定還是會被那0-100km/h僅5.4秒的加速表現所震撼……。
儀表雖小,資訊倒相當精實,安裝於方向機柱上的設計亦十分好辨識。
在富戰鬥感的紅黑麂皮座椅按上一節,衝突感很強啊
開著駕駛輔助很快就從市區來到濁水溪畔,球褲此時打算為此車內外拍下幾張照片,我也得閒藉機探索中央12.9吋的觸控螢幕。而這塊面板所呈現的內容也是我所操作過最為好用的介面之一……好吧,或許以Touch slider控制的空調還是不若傳統按鍵旋鈕那樣直覺,不過螢幕上緣一排的快速鍵可以讓我單憑一指抵達駕駛模式、車輛設定、停車輔助、CarPlay以及環景顯示等功能,操作從起心動念到完成動作,手指很少在螢幕上點擊超過兩下;而操作螢幕時的滑動與震動回饋更是靈敏精緻,簡直不能再好用,不過尚缺中文介面及OTA更新功能,有待未來VW向原廠進一步爭取。
Home鈕、快速鍵與下拉捷徑,是這塊螢幕之所以如此好用的組合技
ID.5 GTX在彎中的迴旋身法、與提前下腳出彎時的凌厲程度,都讓人喚起一些過去與Tiguan R的4MOTION四驅系統在彎道遊走的記憶。
在精準的環景顯示助我在球褲的指示下完成一個個拍照角度後,我們自水里轉進台21線,準備一試這GTX的操控能耐究竟何如?首先,如何讓這體重突破2.2噸的車慢下來,絕對是駕駛率先需克服與習慣的課題。你可能需要習慣此車擁有更長的煞車距離、以及往往需要踩到深處才擁有較充足減速度的特性。如果你已先行體認到這一點,ID.5 GTX還是能在進出彎之間帶來駕駛樂趣。切到運動模式後的動力的反應與回充力道都顯得更為強勢、方向盤的反饋亦更加強而具筋性。由於車重的關係,入彎前所需消化釋放的慣性十分明顯;至於一路上都顯得相當清晰硬朗的避震設定果然十足歐風、側傾現象微乎其微,前後雙馬達造就的4MOTION Active Control在彎中的迴旋身法、與提前下腳出彎時的凌厲程度,都讓人喚起一些過去與Tiguan R的4MOTION四驅系統在彎道遊走的記憶。
翌日,換上ID.4車鑰匙走下停車場,在暗處亮起IQ.LIGHT的ID.4 Pro S是這一波雙車款、四車型當中售價最入門的一款,除了動力採單馬達後驅、未有GTX版本上的動態齒比與運動化懸吊,其餘差別主要便在品牌音響、天窗、輪圈及一些外觀配備的差異。上車前的我卻未意料到未來幾小時又會是場截然不同的體驗……
開著ID.4 Pro S上路後的第一印象,在呈現質感上並未與ID.5 GTX存在太大落差,反倒是這般內裝設計搭上灰棕雙色的鋪陳,又體現出一股令人放鬆舒坦的居家氛圍。眼看固定在方向機柱上的小型儀表中導航、輔助駕駛等功能仍然在列、中央螢幕依舊功能齊全,也就愉悅打開昨日頗有好評的前座按摩功能,開始第二天的路程。
覺得灰棕內裝太斯文?駛入黑暗,也是可以一秒變夜店。
同時身兼電動車的瞬間高扭力、以及幾乎沒有性格的溫順駕駛感,ID.4 Pro S面對家常駕駛環境簡直恰到好處
因為單馬達設定而略為解放的前軸負重,ID.4 Pro S在動力反應與轉向手感都更加輕柔舒緩,調性變得柔軟許多的四支避震亦樂於向我表達各自的壓縮狀態、同時保持不錯的支撐性抑制側傾程度;搭上全車系皆然那前窄後寬、前低後高的輪胎及懸吊配置,車頭轉進彎道的動態變得更加輕巧聽話,出彎加速之順暢更如一陣清風拂起。在曲折的環潭公路上,ID.4 Pro S的姿態反倒比起ID.5 GTX更加輕盈多嬌、加上這一套表現稱職的駕駛輔助系統,發生在這同時身兼電動車的瞬間高扭力、以及幾乎沒有性格的溫順駕駛感,面對家常駕駛環境簡直恰到好處。
至於在四款車型之間要如何作取捨?由於ID.4與ID.5外型上的變化幾乎產生在車側肩線與雙色車身的上半部,除卻後排乘客頭部空間的些微差異,後廂空間的落差並未如想像中大,因此並未對載物需求斤斤計較者大可選擇自己偏愛的車型;再來就是Pro S 與GTX兩種版本的差異,坐擁雙馬達、四驅的GTX開起來自然擁有較強烈濃厚的動力與手感,不過靈活度與續航能力相對地也受額外的車重與動力輸出所累;對小編來說,Pro S反倒算是個口味相對清淡、方方面面的表現卻更加八面玲瓏的均衡選項,也更加廣泛地迎合SUV使用者的需求。只不過兩者在回充強度皆無法在駕駛模式之外另做調整、其中又以Pro S車型回充力道又比起GTX薄弱一些,解決方法就僅有切至B檔最大化回充力道啦……
169.8到209.8之間的定價在這兩日細細檢視後算是四平八穩,儘管它們實際使用上仍各自存在改進空間。不過在當今這個激烈的配備大戰下,ID.4與ID.5在功能主義掛帥中還是能在駕駛過程中體現出簡約、實用的操作個性。這種價值並非看得見、摸得著,使用起來卻遠勝任何一種華麗的鋪陳。換做是你,會做出何種選擇呢?
<規格表>
車型名稱 | ID.5 GTX |
馬達形式 | 前軸非同步式/後軸同步式馬達 |
電池容量 | 84/79kWh鋰電池(總/可用) |
最大馬力 | 340ps |
扭力輸出 | 69.3kgm |
驅動配置 | 四驅 |
車重 | 2,240kg |
0-100km/h加速 | 5.4秒 |
WLTP續航距離 | 510km |
建議售價 | 209.8萬 |
<規格表>
車型名稱 | ID.4 Pro S |
馬達形式 | 後軸同步式馬達 |
電池容量 | 82/77kWh鋰電池(總/可用) |
最大馬力 | 286ps |
扭力輸出 | 55.6kgm |
驅動配置 | 後驅 |
車重 | 2,109kg |
0-100km/h加速 | 6.7秒 |
WLTP續航距離 | 539km |
建議售價 | 169.8萬 |